7月19日,由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甘肃省循环经济研究会主办,兰州城市学院承办的2025年甘肃省学术年会系列活动之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学术会议在我校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山东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国内多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及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共200余人参加研讨会。兰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曹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素云主持开幕式。


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涛致辞指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此次学术会议的召开,为省内外专家学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对于凝聚科技界智慧、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甘肃在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展现新作为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与会专家畅所欲言、深入研讨,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成果,为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曹洁致辞指出,兰州城市学院始终坚持城市类、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立足甘肃、面向黄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主动融入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进行了系列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她表示,兰州城市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化与各方交流合作,持续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与水平,为谱写新时代黄河新篇章贡献兰城院智慧。

开幕式后的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冯起以《西北内陆河区“自然一社会—贸易”水循环理论与安全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为题,系统阐述了其团队的重大理论创新与实践成果。兰州大学副校长勾晓华教授、山东大学张林波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校长张建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方兰教授,分别围绕“气候变化对甘南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超越国际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中国方案”“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修复与效能评估”“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于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的维度”等核心议题作了精彩报告。

当日下午,四个平行分论坛同步举行。分论坛一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修复与污染治理”,陕西科技大学陈庆彩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彭守璋教授、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副局长吴幸华、郑州大学荐圣淇教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马小飞研究员、兰州交通大学陈银萍教授、兰州城市学院飞天学者青年学者李军副教授等,分别就沙尘气溶胶毒性、水文支撑服务、沙漠药用牧草产业化、耕地土壤污染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论坛二聚焦“黄河流域都市圈与城市群建设”,中共甘肃省委党校马翠玲教授、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东伟研究员、上海市城建设计研究总院陈学强高级工程师、甘肃农业大学张定海教授和陈国鹏副教授等,从新发展理念、区域市场一体化、固沙植被生态水文阈值等多元视角展开了深入交流。分论坛三聚焦“黄河流域人地关系与乡村振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姚义清教授、徐全乐副教授、甘肃农业大学谢保鹏副教授、西安文理学院赵敏娟教授、兰州财经大学石谨副教授、兰州城市学院黄万状副教授等,围绕农业固废资源化、乡村振兴用地难题、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分论坛四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区域绿色发展”,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李玉强研究员、兰州财经大学周一虹教授、西安文理学院张东九副教授、兰州大学赵泽瑛教授青年研究员和杨海江副教授、兰州城市学院景丽教授和常国华教授等,就北方半干旱区生态固碳、山地生态系统服务、生态补偿协同机制等内容进行了分享。
本次会议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创新路径与协同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搭建了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的高端对话平台,汇聚了各方智慧,凝聚了广泛共识。会议的成功举办,展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发展研究的最新进展,为政府、学界与业界协同创新提供了宝贵契机,对于推动形成服务国家战略的智库报告、提供科学决策参考具有重要意义,为奋力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壮美新篇章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撰稿:康玲芬 审核:洪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