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网站首页 > 思政课建设 > 正文

在《纲要》课教学中对“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教师角色定位”的几点认识

2022-04-02 15:03:32  点击: 次  作者:夏丽萍  编辑:郭忠宁  来源:

在《纲要》课教学中对“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教师角色定位”的几点认识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夏丽萍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3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其亲和力,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明确教师在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中的角色定位,全面提升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政治高度、理论深度、话语力度、情感温度,在坚守办学的政治底色,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实际以下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教师角色定位”角度谈几点体会。

教师是科学真理和先进思想的播火者

真理的力量能够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坚定地向其靠拢,而思政课教师是为学生点燃真理之光和科学思想的播火者。播火者首先是信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我们这支可信、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思政课教师首先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是可以相信和靠得住的,完全能够承担起传播科学真理和先进思想,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重要角色。真理性的东西不会自发地到达学生的头脑,必须要靠教师的灌输和启发,使其入耳入脑入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师通过对这一历史脉络的梳理,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了解我们从何而来,曾经的苦难以及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更让学生从情感上明确对自己国家国史国情的了解,是每一个国人必备的知识储备,它是能力与素质的基础。离开了解国情国史这个基础来谈爱国,不是言不由衷,就是苍白乏力的。对历史的认知并不是纯知识层面的,同时也是思想层面的,从国家、社会层面来看,是历史谱写出了一个社会集体认同的价值观念,从而引领整个国家整个社会不断前进。教师正是在坚持建设性与批评性相统一的基础上传播科学真理和先进思想的。教师既引导学生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为学生宣讲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自身的知识经验对时代热点进行解读,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道理讲透彻、讲明白,启发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事物本质,在提升思想的高度、思维的深度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又敢于直面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引导学生分清善恶、明辨是非、判断形势,过滤出科学有价值的信息、祛除腐朽消极的思想,澄清学生价值认知上的误区和价值判断上的偏差,在对错误思潮批判的准度与力度中提升亲和力。

教师是思政课情感温度的传导者

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列宁曾讲:“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人的真挚的情感能够增强理论的温度、知识的信度,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接受知识的熏陶。教师是抒发和传导感情的主导者,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回忆起上初中时,一位政治课老师讲授焦裕禄的事迹数度哽咽给同学们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这节课在我的一生中留下深刻印记,对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首先感受到的是教师的情绪情感,而不是他们的学识,也正是在情感的基础上才激发了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和期望。

在《纲要》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共同投入的教学活动中,需要以情传情,以心暖心。一个情感丰富、满怀激情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无意流露出其情绪态度,带动起整个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将单调乏味的内容富有感情色彩地讲出来给接受主体带来积极、愉快的心理体验,把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调动起来。通过与学生共同探究对中华民族注重历史的文化传统,让学生更加明确中国人不仅重史,同时也倾向于把历史看成是一种有生命的东西,中国文化的人本主义倾向所注重的是人所共同参与的生活,以及人所共同造就的历史。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人的悲情和壮举,已经融入历史的生命长河中,一代又一代,而这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是永远不会枯竭和断流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正是以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一批又一批优秀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繁荣与富强,呕心沥血、抛头颅、洒热血,孜孜不倦地在探索着、在追求着、在奋斗着为主题,历史长河映衬出他们对国家、对民族深沉的感情,历史的天空闪耀着他们璀璨的光芒。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虽然今天学生们熟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流露出的浓浓的家国情怀;但我们更需强化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年代那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的革命情怀对学生的感召。在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和暗含的期待,让学生感受到一股暖流直抵心田,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和感召力,使学生更愿意接近其组织的教育活动。

教师是学生求真达善合美的引导者

追求真善美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高层次价值需求,思政课蕴含的真善美内容是学生亲近和接受思政课的内生动力,而教师是为学生播撒真善美种子的奠基者和培育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课程,思政课教师作为集价值教育、知识教育、人格教育于一体的特殊教师队伍承担着引导学生追求科学真理,满足知识需求、追求道德情操,满足情感需求、追求人文和美,达到心性和谐的重要角色。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时对“真”的理解、对“善”的评判和对“美”的欣赏很容易出现迷茫焦虑,抑制其完整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迫切需要教师的精心栽培和引导。在《纲要》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历史根源剖析:即作为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来特别是近代180多年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孕育而形成的伟大的中国精神,特别是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在这个过程中的教师是对学生进行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体验教育,满足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把个人的价值理想、价值期待、融入社会发展,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引导者。

个人简介:

夏丽萍,女,出生年月:19695月,汉族,副教授。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公共管理学方面的研究。199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开始从事思政课教学至今,期间于2008年取得西安理工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曾于2013年获“兰州城市学院第二届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称号;参与课题《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研究》荣获2016年度“全省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优秀成果奖”。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团结协作的意识,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的结合,在教学中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在参与中求体验,在和谐中求进步,在协作中求创新。

5E548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街坊路11号 邮编:730070 电话:0931-7601139 传真:0931-7601139

版权所有:兰州城市学院党委宣传部、学工部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Copyrights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兰州城市学院  陇ICP备15000834号-1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