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劳动教育,探索“传媒+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6月19日,传媒学院组织师生代表前往秦王川“耕读赋能,科创新农”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

在秦王川油菜育种试验站,师生们首先深入田间地头。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孙万仓在试验田旁,向学生们生动讲述其团队多年来攻克油菜抗寒耐旱育种关键技术难题的科研历程。从实验室的基因测序分析到田间地垄的逐株精细观察,从零下20℃的严酷越冬试验到亩产数据的反复测算验证,科研团队“用一粒种子改变一片土地”的执着坚守,使学生们深受触动,直观感受到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奉献精神。

随后的科普课堂上,基地技术员为学生们系统讲授了油菜的起源进化、全球分布格局及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不同品种油菜标本的对比观察,学生们学习了如何辨别甘蓝型、白菜型、芥菜型油菜的形态差异,并掌握了“株高”“分枝数”“角果长度”等关键育种指标的观测方法。在甘肃农业大学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分组开展了油菜考种实践操作,认真进行植株高度测量、角果数量统计以及籽粒千粒重称重等环节。2023级新闻学专业学生喻冰柳表示,此次跨学科实践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严谨的科研数据对推动油菜品种改良的重要意义。
本次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以沉浸式体验为媒,成功搭建起传媒视角与农业科技之间的认知桥梁,诠释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深刻育人内涵。学院旨在通过此类活动,激励广大学子积极运用融媒体手段,讲好中国农业科技故事,传播科研精神,助力乡村振兴,让科技创新的价值通过有效传播产生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撰稿:王志 审核:冯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