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至23日,第十一届亚太翻译论坛在香港浸会大学举办。本次论坛由国际译联等联合主办,以“文化、连通与科技:翻译社群创新视界”为主题,吸引了全球 30 余个国家和地区的 400 余位翻译领域人士参加。外国语学院翻译系2022级翻译222班学生闫家欢受邀参会,并在平行论坛发表学术演讲。

5月22日,闫家欢在 “AI’s Impact o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人工智能对翻译研究和实践的影响)” 平行论坛上,以The Converge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Big Data in the Translation Industry: Technological Advances, Ethical Challeng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翻译行业的融合:技术进步、伦理挑战和未来发展)为题进行了分享。他结合学院“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理念,阐述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对翻译行业的三重变革:技术突破上,神经网络机器翻译(NMT)准确率较传统方法提升30%,可精准解析文学隐喻,通过翻译记忆库(TM)使翻译效率提升40%;伦理思辨层面,针对行业痛点提出“技术-伦理协同治理”路径;未来展望方面,强调人机协作深化与多模态技术融合。其发言凭借扎实理论基础和鲜活实践案例引发热烈讨论,获香港浸会大学等院校学者高度评价。
论坛期间,闫家欢与众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在 AI 翻译伦理、濒危语言数字化保护等领域获得前沿启发,与日本工程师探讨的模型为学院项目提供新思路,与美国从业者交流深化其研究。
此次活动凸显了学校在翻译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为我校争得了荣誉。未来,外国语学院将结合前沿技术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为培养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复合型外语人才贡献“兰城力量”。
撰稿:王怡茗 审核:李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