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202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结果。学校文史学院莫超教授主持的《兰银官话的形成和演变研究》(项目编号:20BYY049)与冯玉教授主持的《西北汉简所见丝绸之路上的使者研究》(项目编号:18BZS016)通过专家评审,均以“良好”等级顺利结项。
莫超教授主持的《兰银官话的形成和演变研究》项目,是2020年申报的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兰银官话方言史研究”的缩略版,历时四年半完成。该项目研究成果包括《兰银官话形成与演变研究》和《兰银官话方音字汇》两大部分,总计约100万字。研究提出三个主要结论:第一,兰银官话于宋元时期奠基,明清时期完成,民国期间定型,历经1000多年演化;第二,河西方言是兰银官话的基础方言,在四大片区中承载着“标杆”功能;第三,兰银官话的形成演变受到中原官话、晋语及多民族语言的显著影响。
冯玉主持的《西北汉简所见丝绸之路上的使者研究》项目,以西北汉简为主要研究资料,系统整理其中与丝绸之路相关的记载。该研究深入探讨了汉代丝绸之路上使者的身份界定、使命类型,使团的内部构成,以及汉王朝对丝绸之路使者的迎送制度和保障体系等重点问题。通过对使者及相关制度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具体细节,对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近年来,学校持续加强科研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完善科研激励机制、搭建高水平学术平台等举措,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莫超、冯玉此次获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良好”等级,标志着学校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得到了权威认可,是学校科研工作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学校将继续支持科研创新,为产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提供坚实保障。
撰稿:白梅 审核:国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