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推介
我校一项研究成果在中科院TOP期刊发表
来源:科学技术处
浏览次数:


近期,我校培黎石油工程学院刘现玉副教授在中科院一区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ACS可持续化学与工程)》上发表题为《In Situ Construction of an Amorphous and Ultrathin Manganese Oxide Protective Layer for Highly Stable Zinc Anodes(原位构建非晶超薄氧化锰保护层实现高稳定性锌负极)》的论文。

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其高安全性、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锌负极严重的枝晶生长和缓慢的界面离子传输动力学,导致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较差,制约了其商业化发展。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原位构建超薄人工固体界面的保护策略,即摒弃传统浆料涂覆工艺,通过在锌负极表面原位构筑一层仅30-40 nm厚的非晶态氧化锰保护层,降低锌离子沉积能垒。该研究不仅成功演示了一种可靠的锌负极原位保护策略,也为其他金属负极界面保护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

此项工作得了到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24JRRA53825CXGA090)和兰州市城市学院横向科研项目(LZCU-KJ/2024017LZCU-KJ/2025002)等资助。

撰稿:鲁彩苹 审核:国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