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2008年开设的环境科学专业,历经多年发展,于2024年获批专业学位硕士点,并于2025年开始招生。从基础建设到特色化发展,再到品牌化提升,逐步形成“区域需求导向、产教深度融合、学科建设引领”的办学特色。
一、 聚焦减污降碳,构建“三阶育人”人才培养新范式
环境工程专业聚焦国家减污降碳目标与行业需求,构建了“专业认知—专业体悟—专业践行”三阶育人体系。在认知阶段奠定基础、植入双碳理念;在体悟阶段精进技术、筑牢绿色观念;在践行阶段聚焦实践、攻克真实问题,致力于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生态责任感的复合型环境工程人才。

二、 强化AI赋能,打造智慧课程建设新引擎
专业依托AI技术重构课程体系,率先在省级一流课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多功能活性污泥菌群搭建虚拟仿真实验》和已有慕课中开展智慧课程建设,构建课程知识图谱,开发AI助教系统,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为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数字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设三维实践,深化赛教融合育人新模式
专业构建了“双创训练—学科竞赛—科学研究”三维实践体系,持续深化赛教融合育人机制。依托甘肃省矿区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研究中心,系统开展矿山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发与实践,建成绿水青山文创室与活性污泥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近两年,本专业学生立项国家级双创项目4项、省级26项;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21项;发表核心论文2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



四、突出科研引领,构建学科反哺教学新生态
专业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系统推进科研资源向教学转化。以环境工程硕士点为支撑,构建“本硕贯通、教研互促”的育人机制。通过将前沿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向本科生开放工程中心等平台,鼓励本科生低年级阶段即加入科研团队等措施,构筑起以高水平学科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五、探索国际拓展,塑造全球视野培养新格局
专业拓展国际合作渠道,选派骨干教师赴新西兰Ara坎特伯雷理工学院等高校开展学术交流与教学研修,引入国际先进工程教育理念。积极承办及参与高水平国际会议,使师生接触前沿动态,双向发力拓展国际视野,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环境工程专业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人工智能全面赋能教学,强化产学研用协同,拓展高质量国际合作,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省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环保人才培养高地,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与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