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至18日,由教育部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甘肃省文联、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国民族地区书法学科高质量建设交流座谈会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隆重举行。我校甘肃张芝书法院负责人、博士生导师米文佐受邀参加并作学术讲座。

甘肃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新长,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牛永有,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刘云鹏,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高教委员会副主任、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副院长李逸峰,西安工业大学中国书法学院院长于唯德,我校甘肃张芝书法院负责人米文佐,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教授张宏伟,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方孝坤,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蔡副全,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苏显双等专家学者,甘南州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赵凌宏,美术学院党政班子、美术学院书法系全体师生共同出席。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民族地区书法学科建设、书法教育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搭建重要平台。来自西安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宁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多名国内知名高校的作者,从“书法育人范式”等不同角度,探讨了书法教育理念的当代表达路径,强调美育价值与文化底蕴的融合。
会议期间,米文佐担任点评嘉宾进行了精彩点评,并作了题为《绚“隶”多姿——隶书的源流与取法》的专题学术讲座。讲座中,他系统梳理了隶书发展的五大重要源流,包括汉碑隶书(隶书成熟期的典范)、秦汉简牍隶书(展现隶书演变墨迹)、清人隶书(清代碑学复兴与创新)、唐代隶书(独特时代风貌)和三国隶书(承上启下过渡书体),阐述了从经典碑刻、简牍墨迹中汲取营养的核心取法方法。他结合自身研究与教学经验,向与会师生提出了学习隶书的五点宝贵建议:与古为徒夯实基础(深入临习经典范本)、临创无间结合转换(注重临摹与创作结合)、透过刀锋看笔锋追求笔沉墨实(理解碑刻刀痕下毛笔书写本质)、自然而然不矫揉造作(追求书写自然流露)、不随时风慎追风格(保持独立思考稳健形成个人风格)。讲座内容丰富、见解独到,既有深厚的学理支撑,又具实践指导价值,获得了与会专家和师生的高度评价。
此次参会及讲座有效提升了我校书法学科在全国同行中的影响力,也为推动民族地区书法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撰稿、审核:米文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