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生态城市绿皮书》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作者:校办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7-11-02

【字体:

阅读量:

栏目名称 学校要闻

10月31日,《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京举行。《生态城市绿皮书》由兰州城市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联合研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副主任、《生态城市绿皮书》顾问李景源,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名誉校长、《生态城市绿皮书》顾问陆大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童根兴,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夏小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主任、《生态城市绿皮书》专家组成员喜文华,甘肃省政府参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生态城市绿皮书》主编刘举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崔唯航,兰州城市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莫超,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生态城市绿皮书》副主编曾刚,甘肃省委党校副校长李润强等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孙伟平主持。

陆大道、李景源、童根兴、夏小和、喜文华、崔唯航、莫超、曾刚、李润强等在发布会上讲话,给绿皮书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与推介。

刘举科代表绿皮书研创团队发布了《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7)》。他说,绿皮书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遵循“法于人体”的管理法则,“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绿皮书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侧重做好基础性、关键性和发展性工作,从十八大以来坚持每年对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科学评价与考核,发布了绿色发展健康指数排名前10位城市、环境友好型城市、绿色生产型城市、绿色生活型城市、健康宜居型城市、综合创新型城市等特色发展城市前10位城市名单。绿皮书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驱动上来,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生态成果和健康环境共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研创团队加强生态城市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研究,不断推出新成果,《生态城市绿皮书》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非常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近年研究成果《The Development Of Eco Cities in China》于去年在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发行。收到很好的效果。绿皮书强调,中国生态环境建设进入新时代,生态城市建设是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要始终为生态文明建设担当责任,贡献力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

莫超在讲话中指出,自2012年以来,我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内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已连续发布了五部中国生态城市绿皮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引领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参考著作。2017年度中国生态城市绿皮书秉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生活、健康宜居的理念,坚持生态城市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建设标准,坚持普遍性要求与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全国284个地级城市进行了考核评估和科学排名,尽可能地体现绿皮书的权威性、实证性、原创性、前瞻性和指导性。近年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在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要通过政府重视、学者呼吁、人民响应,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补齐短板、保护环境。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美丽”二字被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内容写入了党章,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希望2017年度绿皮书的发布能借这一东风,在全国范围引起对生态城市建设持续广泛的关注与投入,形成系统工程抓生态建设的思路,推动生产方式革新,促进生活方式转变,并在调解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等关系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生态城市发展之路。

中央政府门户网、新华社、中国网、新华社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经济日报等20多家中央主流媒体和地方媒体参加了新闻发布会。